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8
Browse
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多義詞「而」的篇章分析與教學建議(2022) 張美玲; Chang, Mei-Ling漢語「而」為一跨「並列」、「轉折」、「因果」語義關係類別的連詞,可見功能之複雜,而前人的研究偏重古漢語「而」的語義與語法功能。關於現代漢語「而」的研究多集中在學習者的偏誤,與篇章相關研究著實不多。為釐清多義詞「而」在現代漢語中的功能,本研究以Halliday(1985)的三大語言純理功能(metafunction)的概念(ideational)、篇章(textual)、人際(interpersonal)為分析架構,以真實語料為基礎,探討不同語義關係「而」在語義與篇章上的差異,並將研究結果應用於實際教學中。本研究之語料共2,115筆「而」的書面語料,996筆取自《中文詞彙特性速描系統》(Chinese Word Sketch Engine)、1,119筆取自《聯合知識庫》(UDN Data),兩語料庫的字數各約25萬字,以前人的研究為基礎,梳理語料,深入探討「而」不同語義關係的差異與篇章功能的異同。首先,先從歷時的角度來看,「而」原來以連接「並列」、有時間先後的語言成分,因此有「承接」功能,經過語境的推進而有「因果」、「轉折」等不同功能。「因果」為事理上的承接關係,轉折細化出對比功能,承接也延伸出遞進功能,形成複雜的語義關係。再從語料的分布來看,以「而2」(對比)最多,佔29.6%,其次為「而3」(遞進)佔27.5%、「而5」(因果)佔20.6%、「而4」(承接)佔13.2%,而以「而1」(轉折)佔9.1%最低。整體看來,「而」仍以逆接義(「而1」+「而2」)與順承義(「而3」+「而4」)為主,其次為因果義(「而5」)。在篇章層面上,「而」連接短句或分句的「局部連接」為89.7%,遠高於「整體連接」的10.3%,後者連接語段或語篇,其中以「而3」的30.7%、「而4」的27.5%與「而2」的24.8%較高。其次,「而1」為15.6%,「而5」僅1.4%。而範距大小與信息焦點的分布有關,整體連接的「對比焦點」比例明顯較高,連接語段時常帶出「新話題」並加以說明,因而與前面語段形成對比。最後,研究者將探討現行華語教材中「而」內容的優缺點,並將本研究的結果應用於教學上。Item 漢語「並且」和「而且」在語義與篇章上之差異及其教學建議(2021) 鄭伊晴; Cheng, Yi-Ching本研究以Halliday的三大語言純理功能(metafunction)—概念(ideational)、篇章(textual)、人際(interpersonal)為研究的架構,並以實際語料為分析來源,研究現代漢語「而且」和「並且」在語義以及篇章層面的語言現象,最後並試著把研究結果應用在教材與教學之中。 本研究採用臺灣「中文詞彙特性速描系統」(Chinese Word Sketch Engine)以及「聯合知識庫」(UDN Data)之語料,蒐集含有「而且」、「並且」的語料各300筆,一共600筆語料進行分析研究。基於前人的研究,深入探討這兩個詞的語義特徵,並分析兩者篇章功能的異與同。 首先,在語義層面,雖「而且」與「並且」」皆可表遞進功能,且皆具有其後多接「已然態」的語義特徵。然而,筆者亦發現了兩者有著不同之處,包括:「而且」前後分句多為遞進關係,其次為並列關係,而「並且」主要表達「並列」關係,其次為「遞進」關係,此外還能表動作先後的「先後關係」。二、「而且」所連接之單位則多有「靜態性」的語義特徵,而「並且」所連接之單位則多有「動態性」的語義特徵。 其次,在篇章層面,「並且」呈現的範距較小,多連接詞彙、短語和分句等「局部性連接」,而「而且」的範距則較大,可放在句首連接兩個不同的句子,甚至段落,「整體性連接」之比例明顯較高。再者,在連詞語義弱化程度上,「並且」的語法化程度較低,而「而且」的語法化程度則較高,有轉換話題、開啟新話題、回復舊話題的功能,「並且」則無明顯此特徵。因此我們可推斷出「而且」相較於「並且」語義弱化程度更高。最後本研究針對「而且」和「並且」的在篇章層面的語義連貫的功能進行分析。 最後,筆者根據本研究結果,評析四套通行於臺灣的對外華語教材──《遠東生活華語》、《當代中文》、《實用視聽華語》、《時代華語》,並將「而且」和「並且」的研究結果與建議應用於教學當中。Item 漢語副詞「明明」的篇章、語用研究與教學啟示(2018) 王玉雯; Cheewinnitiluk Oranis本文以Halliday的三大純理功能為分析架構,分別為:「概念」、「篇章」與「人際」,三個層面。並從兩個語料庫著手蒐集副詞「明明」的真實語料,作為研究材料。兩個語料庫分別為:「聯合知識庫」與「中文詞彙特性速描系統」,共蒐集400的筆語料。從語料中探究漢語副詞「明明」在篇章及語用的語言現象,並將研究結果融入真實教學中。 首先,從篇章的角度探析,副詞「明明」位於主語之後,稱為句內範距。位於主語之前,則稱為句外範距。信息焦點會因著範距大小不同,而有不同的體現:句內範距的範距小,形成「句尾焦點」。而句外範距的範距大,為跨句形式,帶出「對比焦點」。 其次,副詞「明明」的基本篇章架構可以分為五個部分,分別為:〔A〕背景句、〔B〕斷言句、〔C〕預期句、〔D〕反預期句,以及〔E〕前景句。在篇章連貫方面,我們進一步探析反預期句與前景句之間的語義互動關係。兩者間的語義關係可分為五個關係類別,分別為:遞進關係、立論關係、轉折關係、因果關係,以及無下文。 再者,在語用方面,副詞「明明」歸屬於情態詞中的認知情態。其核心語用功能為「反預期」功能。此外,本論文探討「明明從句」和「明明後主句」各與情態詞的共現分布之現象。最後,本論文將依據研究結果,進行對現行華語教材評析,並建議將副詞「明明」之研究結果應用於實際課程中。Item 漢語「其實」和「事實上」的語義、篇章分析與教學啟示 漢語「其實」和「事實上」的語義、篇章分析與教學啟示(2017) 游雅欣; Yu, Ya-Hsin本論文以Halliday的「概念」(ideational)、「篇章」(textual)、「人際」(interpersonal) 三大純理功能(interpersonal)為分析架構,以真實語料為基礎,探討現代漢語「其實」和「事實上」在篇章層面的語言現象,並將研究結果應用於教學中。 本論文以臺灣地區兩大語料庫—聯合知識庫 (UDN data) 和中文詞彙特性素描系統 (Chinese Word Sketch Engine, CWS)中有關「其實」和「事實上」—共400筆語料,以及前人研究為基礎,探討兩者的基本語義,藉以釐清其篇章功能之異同。 首先,從歷時的角度來看,「其實」一開始的用法就是「反預期」,之後演變出「進一步闡述」的功能;而「事實上」一開始就有「進一步闡述」的用法,之後演變出「反預期」的功能。此兩者皆為情態詞,連接性狀語,即說話者用以表達對於命題的態度以及看法,因而有著反預期以及進一步闡述兩種功能。 其次,從語料庫統計的數據來看,句外的「事實上」筆數高於「其實」,而且句內的筆數「其實」高於「事實上」,兩者有如此的差異在於「事實上」的「範距」大於「其實」;「事實上」的範距較大,管轄範圍較大,因此放在句首,篇章功能強,用以連接上、下文。 再者,就焦點功能而言,「其實」和「事實上」出現在句中,從「語義連貫」和「詞彙銜接」這兩個面向來觀察,此兩個情態詞的範距小,只管轄動詞,產生「句尾焦點」,描述一件事;而「其實」和「事實上」放在句首,範距相對大,因而產生「對比焦點」,相對上是在陳述兩件事,構成了語言的整個連續體。 最後筆者根據以上分析結果,評析五本臺灣及美國目前通行的華語教材,建議將「其實」和「事實上」研究結果應用於課程之中。Item 漢語「對字短語」的篇章分析與教學啟示(2017) 林依嫺; Lin, I-Hsien本論文以 Halliday 的「概念」(ideational)、「篇章」(textual)、「人際」(interpersonal)三大純理功能(metafunction)為分析架構,並以兩大語料庫—聯合知識庫 (UDN data) 和中文詞彙特性素描系統(Chinese Word Sketch Engine, CWS)中各200筆「對字短語」語料,探討其基本結構語義以及分析其篇章功能,以便將研究結果應用於教學中。 本論文從語義層次先探討「對」由回答義的動詞逐漸延伸出方向性與對象性等抽象語義,而轉變為介詞的語法化過程。接著梳理前人有關句法結構及篇章功能之文獻,使複雜性極高的漢語「對字結構」之用法能有更清晰的輪廓。 其次,本論文以400筆語料庫收集之語料為統計依據,從分析後的數據得出「對字短語」分布於句內的筆數遠高於句外,此範距之差異關係到篇章功能之差異,本論文發現範距小的句內形式是「對字短語」的無標用法,可帶出「自然焦點」或是「對比焦點」;而範距大的句外形式「對字短語」屬於較少出現的有標用法,在篇章功能中充當話題的角色。 另外在篇章連貫方面,本論文以「詞彙銜接」和「語義連貫」兩方面來觀察承上啟下之表現,當「對字短語」當話題使用時,往往是將上文已出現的內容再次引用的「重引關係」,與下文的關係則是以對上文進一步闡釋與論述的「遞進關係」。 最後,本論文將分析結果用於評析六本目前在臺灣語言中心通行的華語教材,並提出可把研究結果應用於針對程度為中高級學習者之教學建議。Item 漢語「連字結構」的篇章、語用研究與教學應用(2015) 趙苡廷; I-TING CHAO本研究以Halliday的概念(ideational)、篇章(textual)、人際(interpersonal)三大語言純理功能(metafunction)為分析架構,以真實語料為基礎,討論現代漢語「連字結構」在篇章、語用層面的語言現象及其聯繫,並依研究結果進行教學設計。 本研究以臺灣地區書面語料601筆為本梳理前人研究。本研究認為臺灣地區的現代漢語「連字結構」中「連」已虛化為一焦點標記助詞,而非介詞。在篇章功能上,「連字結構」表現了對比的功能,因漢語傾向簡潔,所以引導出比例較高的「隱性對比項」。我們進一步觀察「顯隱性對比項」與「前後景」理論的互動,發現出現上文的顯性對比項,即「前顯後景句」,其功用為替焦點連字結構鋪陳背景,因此出現頻率高。而另一方面,出現在「連字結構」上下文中帶隱性對比項的「隱性對比句」與出現在「連字結構」下文帶顯性對比項的「後顯前景句」兩者之間,亦因漢語傾向簡潔,故前者的出現頻率為高。 其次,在篇章上「連字結構」的「非主題連續性」出現頻率較高。本文進一步審視,發現「非主題連續性」居多的原因,是因為其多為焦點句,而焦點為溝通中的最重要信息,顯示「連字結構」乃以溝通為取向。再者,漢語指稱詞在「連字結構」的篇章分布是以標記同一事件,鞏固話題連續性的零代詞使用頻率最高。最後,在篇章連貫方面,「連字結構」的使用往往是對上文的內容展開更進一步闡釋與敘述,即表「遞進關係」。 在語用方面,本研究認為具引導碼功能之「連字結構」中的「連」引導出「極端值」,而「也/都」後則引導出「反預期」的情況。因此,正如上文所說,「連字結構」乃以溝通為取向,可對受話者提供最多信息(清楚),同時也為發話者省去多餘信息(簡潔)。此外,「連字結構」多與帶有反預期功能的義務情態否定詞共現,表提醒、警告、規定、禁止等功能。 筆者根據以上研究成果,評析八套臺灣及美國目前通行的華語教材,並針對程度為初中級的英語母語學習者進行教材與教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