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2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22
  • Item
    圖畫書教學對國小教師創造力教學及學童創造力表現之影響
    (2009) 林宥榕
    本研究旨在探討圖畫書教學對國小低年級學童創造力的影響, 同時也探究學生的學習感受、研究者的教學成長及圖畫書教學的限制與因應。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的方式,以台北縣某國小二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接受約四個月的圖畫書教學方案課程。 研究者除了以Torrance的「陶倫斯擴散思考測驗圖形版」對研究對象進行創造力前後測評分,採無母數統計方法中的wilcoxon 考驗進行分析;同時配合自編之「閱讀學習單」、「學習回饋表」、『學生作品」、「訪談」、『學生觀察紀錄表』、「教師省思札記」等相關質性資料,提供多面向的資料回饋與檢證,藉此了解圖畫書教學方案對學生創造力成效之參考。研究結果如下: 一、圖畫書教學有助於啟發學童『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和『精進力』之創造力表現。 (一)圖畫書教學重視個體認知發展與生活經驗,有助於擴展學童思考的流暢力。(二)圖畫書教學結合多元化活動,有助於提升學童思考的變通力。 (三)圖畫書教學重視美感知覺的學習,有助於學童肯定其獨創力。 (四)圖畫書教學強調師生互動、同儕合作學習,有助於增進學童思考的精進力。 二、圖畫書教學方案有助於學童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以及體會美感閱讀的樂趣。 三、教師以身作則,提供尊重、包容、愉悅的支持性環境,能協助學生仿效,習得激發創造力的正確態度。 四、圖畫書教學有助於改變教師教學慣性及了解教師角色的定位,提升教師創造力教學知能。 最後, 研究者再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對教學者與未來研究者提出建議。 關鍵字: 圖畫書、圖畫書教學、創造力、行動研究
  • Item
    壓力對助人工作者專業枯竭的影響-以創造力、幽默風格為調節變項
    (2009) 管意璇; KUAN,YI-HSUAN
    助人工作者由於長期與人密集互動,容易產生持續或重複的情緒壓力,導致專業枯竭。本研究旨在了解壓力對助人工作者專業枯竭的影響,也探討創造力、幽默風格調節變項對壓力與專業枯竭關係的影響。本研究對象為204位台灣地區助人工作者。研究採用五種研究工具,分別為「工作壓力反應量表」、「馬氏專業枯竭量表」、「職場幽默風格量表」、「威廉斯創造性傾向量表」及「陶倫斯創造力測驗成人適用精簡版」,本研究主要以多元迴歸分析考驗研究假設,研究結果如下: 一、助人工作者的壓力對專業枯竭有影響。 二、「流暢性」對助人工作者的壓力與專業枯竭的關係有調節效果。「低流暢性」較「高流暢性」的調節效果高。 三、「產生聯繫型幽默」及「自我提升型幽默」對專業枯竭有主要效果。 四、「攻擊型幽默」對助人工作者的壓力與專業枯竭的關係具小調節效果。「高攻擊型幽默」較「低攻擊型幽默」調節效果高。
  • Item
    閱讀教學對兒童創造力的影響—以臺北巿國小四年級為例
    (2009) 陳怡惠
    本研究主旨在探討閱讀教學對國小中年級學童創造力的影響。採用的方法是個案研究法,以臺北巿某國小四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閱讀教學研究並觀察學童之創造力展現。根據閱讀教學實施的歷程與結果,本研究分析歸納了學生在創造力認知及情意上的表現。 同時,本研究還針對研究對象的閱讀動機做了深入的探討,並進一步提出提升閱讀動機的方法。另外,為了了解學童的閱讀理解情形,本研究亦分析了學生如何運用「連結」、「提問」與「預測」等三種閱讀策略的歷程。最後,本研究亦歸納整理了師生於教學中所遭遇到的各種困境及因應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感受與研究者的專業成長。 為達到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透過教師省思札記、教學觀察、並與研究對象進行正式與非正式訪談等方式蒐集資料,最後再就所蒐集的資料進行整理、歸納與分析。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一)閱讀教學對提升學童的閱讀動機有正向提升的效果,並有助於將學童的外在閱讀動機轉為內在閱讀動機,使學童從閱讀中獲得樂趣,進而建立固定的閱讀習慣。 (二)學童藉由學習並應用不同的閱讀策略,不僅理解力提高、觀察力提升、而且組織能力也增強,因此加深了學童對閱讀文本的理解與感受。 (三)藉由閱讀動機與閱讀理解的提升,激發了學童的創造力表現,在認知方面,尤能看出學童在獨創力、流暢力及精密力上的進步,唯在變通力上較無明顯的改變;在情意方面,也能看出學童相較於閱讀教學前,變得更勇於面對問題並挑戰困難,對於未知事物亦能充分展想像力及追根究柢的精神,因此,可以得知閱讀教學對提升學童的創造力認知,及情意與態度是有助益的。
  • Item
    「創造思考教學法」對國中生創造力、寫作能力及寫作興趣之影響
    (2009) 林嘉琪; CHIA-CHI LIN
    本研究旨在將創造思考策略融入作文教學,設計一套適合國中生的創造思考作文教學方案,探討該課程對國中生創造力、寫作能力及寫作興趣之影響。本研究採用「不等組前後測準實驗設計」,研究對象為台北市某公立國中七年級兩個班的學生,其中參加「創造思考教學法」者為實驗組,參加「一般作文教學法」者為對照組。 研究工具包括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寫作評定量表、創造性寫作評定量表、寫作興趣量表作業單、期末課程回饋單,所得資料以單因子共變數變異數分析進行考驗。 研究結果如下: 一、在創造力方面:實驗組學生在「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的流暢力、變通力及獨創力以及全量表標準分數等四方面的分數皆顯著高於對照組。 二、在一般作文能力方面:實驗組學生在文法修辭、內容思想、組織結構三個向度的分數無顯著差異。 三、在創造性寫作能力方面:實驗組學生在作文敏覺力、作文流暢力、作文變通力、作文獨創力及作文精進力及總分等五個向度的分數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 四、在寫作興趣方面:實驗組學生在「寫作興趣量表」的分數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 五、分析期末課程回饋單,「創造思考作文教學法」對超過六成以上的實驗組學生帶來正向感受。 本研究所使用的教學法確實對學生創造力有助益,雖未能有效提升學生寫作能力,但學生對於寫作課程普遍都有正向感受,仍有推廣的價值。最後期能以本研究結果與建議,提供教師作文教學或為後續研究之參考。
  • Item
    國小社會學習領域心智圖教學方案之成效研究
    (2009) 楊純雅
    本研究係運用心智圖法的規則與步驟,設計一套適合國小五年級學童之「國小社會學習領域心智圖教學方案」,共有三單元,探討其對國小學生創造力、問題解決與學業成就之影響,最後根據學生所填寫之「心智圖學習回饋單」以瞭解學生對本教學課程之喜好程度。 本研究設計採不等組的前後測「準實驗研究法」,以台北縣某國小五年級兩班學童,實驗組進行「國小社會領域心智圖教學方案」,控制組則進行「一般教學」,未進行「國小社會領域心智圖教學方案」,進行七週,每週三節課,共計二十一節。 本研究採用研究工具為李乙明(2006)修訂的「陶倫斯創造性思考測驗圖形版」、詹秀美、吳武典(2007)編製的「新編問題解決測驗」以及「社會科學業成就測驗」,所得資料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進行考驗。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壹、對學生創造力之影響 本研究經實驗教學過程的觀察與資料分析,實驗組在「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之研究結論如下: 一、實驗組學生在「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的「流暢力」分數顯著優於對照組學生,並達顯著差異。 二、實驗組學生在「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的「獨創力」分數顯著優於對照組學生,並達顯著差異。 三、實驗組學生在「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的「標題」分數並未顯著優於對照組學生。 四、實驗組學生在「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的「精密力」分數並未顯著優於對照組學生。 五、實驗組學生在「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的「開放力」分數顯著優於對照組學生,並達顯著差異。 貳、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之影響 本研究經實驗教學過程的觀察與資料分析,實驗組在「新編問題解決測驗」之研究結論如下: 一、實驗組學生在「新編問題解決測驗」的「解決方法」顯著優於對照組學生,並達顯著差異。 二、實驗組學生在「新編問題解決測驗」的「界定原因」顯著優於對照組學生,並達顯著差異。 三、實驗組學生在「新編問題解決測驗」的「預防問題」顯著優於對照組學生,並達顯著差異。 四、實驗組學生在「新編問題解決測驗」的「變通性」顯著優於對照組學生,並達顯著差異。 五、實驗組學生在「新編問題解決測驗」的「有效性」顯著優於對照組學生,並達顯著差異。 六、實驗組學生在「新編問題解決測驗」的「全測驗」顯著優於對照組學生,並達顯著差異。 參、對學生社會科學業成就之影響 實驗組在經實驗教學後,二組受試在「社會科學業成就」的表現達顯著差異,顯示國小社會學習領域心智圖教學方案對學生之「社會科學業成就」有顯著影響。 肆、「國小社會領域心智圖教學方案」受到多數學生喜愛,實施之適用性高。 研究者根據本研究結果,對國小實施社會領域心智圖教學方案及未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以資參考。 關鍵字:心智圖法、創造力、問題解決、心智圖教學方案、社會科學業成就
  • Item
    多元智能寫作教學方案對國小六年級學童英文寫作能力、寫作態度、創造力與創造性傾向之影響
    (2009) 徐毓苓
    本研究旨在依據「多元智能」的內涵以及國小英語教學原則,設計一套將語言、數學-邏輯、肢體動覺、音樂、空間、人際、內省、自然觀察者等八種智能融入的「多元智能寫作教學方案」,進行十次的實驗教學,探討此方案對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童英文寫作能力、寫作態度、創造力及創造性傾向的成效 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採立意取樣選取台北市某國小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派實驗組和控制組各一班。實驗組三十二名學童每週進行一次四十分鐘的「多元智能寫作教學」,共計十個單元;控制組三十三名學童則接受「一般寫作教學」。研究工具為研究者自編之「英文寫作能力測驗」、改編之「英文寫作態度量表」、「威廉斯創造性思考活動測驗」以及「威廉斯創造性傾向量表」,所得資料以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分別進行假設的考驗。研究結果如下: 一、實驗組學童在「英文寫作能力測驗」之得分未顯著優於控制組。 二、實驗組學童在「英文寫作態度量表」之得分未顯著優於控制組。 三、實驗組學童在創造力「開放性」、「獨創力」及「標題」三項得分顯著優 於控制組;在「流暢力」、「變通力」及「精密性」三項得分未顯著優於控制組。 四、實驗組學童在創造性傾向「冒險性」、「好奇性」、「想像力」及「挑戰性」 之得分未顯著優於控制組。 研究結果發現,十次的「多元智能寫作教學方案」,不影響國小六年級學童「英文寫作能力」、「英文寫作態度」及「創造力傾向」;但有助於部分創造力之提升。
  • Item
    惠能頓教禪之創造觀—以壇經為研究核心
    (2009) 李政哲
    目前學術研究的潮流、社會各界對於人才的能力需求、與國家教育的推動走向等,都聚焦在「創造力」之上。但這些創造力的概念與發展,大抵都偏向以西方心理學的理論來代表,所呈現的結果是龐雜多元但卻缺乏統整性,並且也缺少了本土化、東方社會文化的創造力特質之發掘與應用。筆者經過深細的省思後,列出目前創造力的十五個有待突破的問題,並歸納出創造力應朝著「本質性」、「跨領域性」、「實用性」、「超越性」等特質的研究,方能有效回應前述的十五個問題。 筆者在第一章對於本研究的進行,提出了四個不同的研究階段,以及各階段適合的不同研究方法,來達到各階段的研究目標。在研究的信實度方面,筆者亦提出多元檢核、「體用可逆反應」的原理,以檢核研究的成果,是否掌握到真正能發生作用的創造力核心本質;在第二章,筆者則從歷史事實的歸納中,發現「惠能頓教禪思想」是華人文化中,能歷千年流傳而不墜、能傳播至海內外、能跨越不同社會階層與區域文化、並展現其創造性成就與影響者;第三章則結合了紮根理論原理與哲學架構,建構出壇經文本中,頓教禪思想的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印心論,以及社會哲學觀等完整的思想體系與系統概念圖,可作為西方創造力理論當中,局部性觀點的統合參考;第四章是筆者以跨學科領域的觀念角度(數學、大腦科學、管理學、物理學……等)出發,對於頓教禪的思想,作一新的多元詮釋,因而發現其具有「跨領域性」、「圓融性」的特質;另外則以成中英本體詮釋學的十大原則等概念,檢核其「本質性」的特質;最後,再以創造詮釋學的五種層次與演進的精神,檢核其是否具有「超越性」、「實用性」的特質,結果顯示頓教禪的思想,皆能符合這些詮釋方法的精神,同時兼具跨領域性、本質性、超越性、實用性等特質;第五章時,筆者則是深入探討頓教禪的創造力理論基礎與精神特質,並與西方創造力觀點作差異的比對,進而發現頓教禪特有的創造力觀點,對現代創造力教育、研究或學習上,有著全然不同的視野與啟發的作用,進而建構出新的創造力教育觀點。 本研究從古代的中華文化思想(惠能頓教禪法),與西方現代教育的創造力觀點,作一東西方創造力觀點的激盪與融合,並進而以禪學為體,西學為用,結合兩方所長,建構出有本質、有體系的新創造力教育學架構。未來希望能將此以理論架構,予以進行實踐、應用,經由實務上的應用、回饋,能對此一創造觀做出不斷修正,也希望能發展出教材、課程,對國內創造力的發展上,產生實質有效的助益。
  • Item
    在生命樂章中播種希望種子〜潘寶英老師之創意生命故事
    (2009) 楊端容; YANG,DUAN-RONG
    摘 要 現今社會、教育環境的變遷,面對高關懷學生,教師應如何因應?如何在教師的引領下,走出陰霾,藉由正確的學習,創造出新的人生價值?本研究旨在以創造力之觀點探討潘寶英老師之創意生命故事與創意班級經營之內涵。 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為策略,以訪談、觀察與文件資料分析作為主要之研究方法,訪談對象為桃園縣平鎮國中潘寶英老師與生活技能班相關人士。以創造的五種能力,分別為敏覺力、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與精進力來驗證潘老師的創造性人格特質之展現;並從師生互動、班級常規、班級環境、班級氣氛、獎懲策略、不良行為處理等六個面向,來探討潘寶英老師之創意班級經營之內涵。 本研究主要發現及所得結論如下: 一、堅毅的成長歲月及宗教思想造就潘老師不平凡的生命力。 二、潘老師具備高創造力。 三、家庭教育、創造性人格特質與佛教思想是潘老師創造力的來源。 四、生活技能班成功運作之關鍵在於班級的靈魂人物—潘老師。 五、潘老師以愛為基礎,發揮創意、善用班級經營策略之能力,是教師教學可以學習的。 六、救一個孩子等於救一個家〜是潘老師的心願。
  • Item
    林懷民之創作生命故事—創作之流‧源遠流長
    (2009) 林秀娟
    本研究以故事敘說展開林懷民之創作生命,並以Csiksentimihalyi的創造力系統觀來探究林懷民之創造力展現。 研究過程中,以兩本傳記及三本舞作專書為敘說之主要參考,再輔以其他相關文獻資料,如講座論壇、電視媒體報導、出版品、網路及訪談等,藉此進入林懷民之創作生命,以期有最佳的書寫與詮釋。 以Csiksentimihalyi的創造力系統觀來分析,可見林懷民的創作生命經過三十六年的演化,已移位為系統中的守門員,他的創造力展現自有其系統樣貌。林懷民個人所處的時代與家庭背景,養成他的創造潛質;而他身處的時代脈絡與台灣社會的交會,定位他在舞蹈領域中的角色,影響著他的創造力表現;他的創造不僅得到學門的認同,他在舞蹈領域的成就及地位,讓他成為系統中的守門員,影響著整個台灣社會及表演藝術的發展。 林懷民曾面臨的生命課題:認同與人生志業之經營,即使世代交替,時空移轉,仍是今日的我們在定下志向前所需面對及思考的,該如何取決?我們從閱讀他人的生命裡得到啟發。 最後,我提出對台灣當前社會之觀察與省思供諸位參考,也針對後續研究提供在研究主題與研究理論兩方面的建議,期盼未來在創造性人物的研究上,能有更豐碩的成果。
  • Item
    創造思考教學融入探索教育體驗學習活動之行動研究
    (2008) 莊子賢
    本研究為創造思考教學融入探索教育體驗學習活動之行動研究。以創思教學的要素與探索教育的方法來建構支持性環境,運用探索教育的方法與原則,規劃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課程,讓國中八年級學生親身體驗創思歷程。同時,應用創思策略與心理技巧,來促進學生的創造力與團隊的表現。 本研究共進行兩個單元的教學活動,每一單元皆進行三次的循環教學,透過計畫、行動、省思的教學行動後發現: 一、創造思考教學融入探索教育體驗學習活動具有可行性。 二、簡化創思歷程以符合學生的學習,運用探索教育的引導技巧可以幫助學生學習。 三、創造思考教學與探索教育原則和方法有助學生主動建構支持性環境。 四、創造思考教學融入探索教育體驗學習活動中有助於學生團隊的表現,重視問題解決過程的發展並展現創造力。 五、研究者能藉由執行創造思考教學行動研究,有助於教學活動設計的成長與創思教學的技巧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