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2
Browse
4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創造思考技法融入國小六年級劇本創作教學之研究(2009) 陳沛蓉; CHEN,PEI-RONG本研究旨在探討創造思考技法融入劇本創作的課程,以及學生在此教學過後,劇本創作的情形。研究對象為臺北市某國小六年級三十位學生。 研究者於學生六年級時,運用每週一到兩堂綜合活動時間,進行本研究。透過參與觀察紀錄、課堂學生書寫與問答紀錄、課後練習單、教師省思札記、個別訪談、學生劇本創作作品來蒐集資料,以質性研究法分析,歸納出以下結果: 創造思考技法融入劇本創作:腦力激盪法融入人物性格形容詞設計,學生運用時間越用越短、氣氛開放、討論活潑熱烈、產生負向批判的形容詞。奔馳法融入人物性格設計時,替代(S)、結合(C)、調整(A)、修改(M)、其他用途(P)在使用時,學生容易混淆。心智圖融入劇稿大綱,學生繪製的圖差異性高、適合擅長繪圖的學生、部份學生將心智圖做為創作的過程而非結果。 劇本創作的部份,分為主題、人物、情節與劇稿大綱、劇本技巧、作品內在隱含進行探討:(一)主題:「構思時寫出主旨,劇本內文能呈現主旨」的高達40%。(二)人物:創作姓名大致分為七類、學生創作人物以道德上「正面」性格的人物出現比例最高,佔34.2%。(三)情節與劇稿大綱:43.3%的學生將心智圖做為一個發展聯想的過程非結果。(四)劇本技巧:「衝突」使用率高居第一,89%的同學都使用到它,其次為「對比」85%,「曲折」67%,「新穎」佔44%,「懸疑」19%,「象徵」11%。(五)作品內在隱含:可以看出作者本身性格、作為學生的夢想與慾望抒發的空間、良善的結局。學生心路歷程的部份,研究者歸納學生創作思考類型大約分為:深思熟慮型、直覺型、模仿型、自己故事型。 本研究建立劇本創作教學流程與模式,供相關研究者作參考,希冀國內教育現場,在寫作研究推動得如火如荼之餘,別遺忘文學之美──劇本,能提供學生自由奔放的創作空間、天馬行空的想像、歡樂的生活經驗分享,以增進學生寫作與劇本編擬的樂趣,並培育一個個富有創造力的劇作家。Item 海峽兩岸高中職創造思考教學成效之統合分析(2008) 翁玫郁; Mei-Yu Weng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文獻回顧和統合分析法,對海峽兩岸高中職階段,實施創造思考教學成效的研究共43篇(臺灣29篇、大陸14篇),探討其綜合效果量及可能存在的中介變項。本研究採用統合分析法中的Hedges& Olkin(1985)技術,並引用何俊賢(2007)編製之Meta-Excel程式來計算效果量。 創造思考教學成效包括:創造思考能力、創造性傾向和問題解決能力等三方面。影響創造思考教學成效的中介變項為:一、不同教學對象包括:高中、高職;二、不同教學科目包括:人文類科、自然類科、藝能類科、工科、商科等。研究結果獲致以下十二點結論: 一、臺灣高中職創造思考教學在創造思考能力上具有中低程度的正面效果。 二、臺灣高中職創造思考教學在創造思性傾向上未能達到效果。 三、臺灣高中職創造思考教學在問題解決能力上具有中低程度的正面效果。 四、大陸高中職創造思考教學在創造思考能力上具有極高程度的正面效果。 五、大陸高中職創造思考教學在創造性傾向上具有高等程度的正面效果。 六、大陸高中職創造思考教學在問題解決能力上樣本數不足未予以分析討論。 七、海峽兩岸高中職創造思考教學在創造思考能力上具有中等程度的正面效果。 八、影響創造思考能力的中介變項,高中、高職、自然類科、藝能類科、工 科和商科分別都與效果量有關,但是解釋力不強,仍有其他潛在的中介變項存在。本研究進一步討論可能存在的潛在中介變項。 九、海峽兩岸高中職創造思考教學在創造性傾向上具有中低程度的正面效果。 十、影響創造性傾向的中介變項,高中、自然類科和工科分別都與效果量有 關,但是解釋力不強,仍有其他潛在的中介變項存在;高職、商科分別為影響創造性傾向的中介變項。本研究進一步討論可能存在的潛在中介變項。 十一、海峽兩岸高中職創造思考教學在問題解決能力上具有中等程度的正面效果。 十二、影響問題解決能力的中介變項,高中、自然類科、藝能類科分別都與 效果量有關,但是解釋力不強,仍有其他潛在的中介變項存在;高職為影響問題解決能力的中介變項;人文類科沒有樣本數;工科、商科樣本數不足。本研究進一步討論可能存在的潛在中介變項。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具體建議供教育當局、學校與教師在從事創造思考教學,在政策制訂、教學實務及未來從事統合分析研究之參考依據。 關鍵字:海峽兩岸、高中職、創造思考教學、統合分析Item 惠能頓教禪之創造觀—以壇經為研究核心(2009) 李政哲目前學術研究的潮流、社會各界對於人才的能力需求、與國家教育的推動走向等,都聚焦在「創造力」之上。但這些創造力的概念與發展,大抵都偏向以西方心理學的理論來代表,所呈現的結果是龐雜多元但卻缺乏統整性,並且也缺少了本土化、東方社會文化的創造力特質之發掘與應用。筆者經過深細的省思後,列出目前創造力的十五個有待突破的問題,並歸納出創造力應朝著「本質性」、「跨領域性」、「實用性」、「超越性」等特質的研究,方能有效回應前述的十五個問題。 筆者在第一章對於本研究的進行,提出了四個不同的研究階段,以及各階段適合的不同研究方法,來達到各階段的研究目標。在研究的信實度方面,筆者亦提出多元檢核、「體用可逆反應」的原理,以檢核研究的成果,是否掌握到真正能發生作用的創造力核心本質;在第二章,筆者則從歷史事實的歸納中,發現「惠能頓教禪思想」是華人文化中,能歷千年流傳而不墜、能傳播至海內外、能跨越不同社會階層與區域文化、並展現其創造性成就與影響者;第三章則結合了紮根理論原理與哲學架構,建構出壇經文本中,頓教禪思想的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印心論,以及社會哲學觀等完整的思想體系與系統概念圖,可作為西方創造力理論當中,局部性觀點的統合參考;第四章是筆者以跨學科領域的觀念角度(數學、大腦科學、管理學、物理學……等)出發,對於頓教禪的思想,作一新的多元詮釋,因而發現其具有「跨領域性」、「圓融性」的特質;另外則以成中英本體詮釋學的十大原則等概念,檢核其「本質性」的特質;最後,再以創造詮釋學的五種層次與演進的精神,檢核其是否具有「超越性」、「實用性」的特質,結果顯示頓教禪的思想,皆能符合這些詮釋方法的精神,同時兼具跨領域性、本質性、超越性、實用性等特質;第五章時,筆者則是深入探討頓教禪的創造力理論基礎與精神特質,並與西方創造力觀點作差異的比對,進而發現頓教禪特有的創造力觀點,對現代創造力教育、研究或學習上,有著全然不同的視野與啟發的作用,進而建構出新的創造力教育觀點。 本研究從古代的中華文化思想(惠能頓教禪法),與西方現代教育的創造力觀點,作一東西方創造力觀點的激盪與融合,並進而以禪學為體,西學為用,結合兩方所長,建構出有本質、有體系的新創造力教育學架構。未來希望能將此以理論架構,予以進行實踐、應用,經由實務上的應用、回饋,能對此一創造觀做出不斷修正,也希望能發展出教材、課程,對國內創造力的發展上,產生實質有效的助益。Item 在生命樂章中播種希望種子〜潘寶英老師之創意生命故事(2009) 楊端容; YANG,DUAN-RONG摘 要 現今社會、教育環境的變遷,面對高關懷學生,教師應如何因應?如何在教師的引領下,走出陰霾,藉由正確的學習,創造出新的人生價值?本研究旨在以創造力之觀點探討潘寶英老師之創意生命故事與創意班級經營之內涵。 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為策略,以訪談、觀察與文件資料分析作為主要之研究方法,訪談對象為桃園縣平鎮國中潘寶英老師與生活技能班相關人士。以創造的五種能力,分別為敏覺力、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與精進力來驗證潘老師的創造性人格特質之展現;並從師生互動、班級常規、班級環境、班級氣氛、獎懲策略、不良行為處理等六個面向,來探討潘寶英老師之創意班級經營之內涵。 本研究主要發現及所得結論如下: 一、堅毅的成長歲月及宗教思想造就潘老師不平凡的生命力。 二、潘老師具備高創造力。 三、家庭教育、創造性人格特質與佛教思想是潘老師創造力的來源。 四、生活技能班成功運作之關鍵在於班級的靈魂人物—潘老師。 五、潘老師以愛為基礎,發揮創意、善用班級經營策略之能力,是教師教學可以學習的。 六、救一個孩子等於救一個家〜是潘老師的心願。Item 創意讓文學更有魅力~「創意文學營」課程設計與實施成效之研究(2008) 梁雅晴中文摘要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如下:1、了解目前國中生寫作表現的情形及國文老師進行寫作教學時的困擾問題。2、比較前後「創意文學營」課程設計之差異,檢討與評估前後課程的成效。3、探討本研究「創意文學營」之教學歷程,並建立寫作教學的步驟。4、探討本研究之「創意文學營」教學歷程中,學生創意寫作的情形。5、分析「創意文學營」實施後,學生寫作表現改變的情形。6、省思個人在「創意文學營」教學過程中,寫作教學專業成長的情形。 根據上述目的,本研究以北台灣一所濱海國中的國二16位學生(男3人,女13人)為對象。研究方法是以行動研究的方法入手,輔以量化資料,藉由觀察、文件蒐集、訪談、量表與問卷、錄音錄影等等方式,蒐集豐富的資料,進行資料的分析、描述,架構出研究對象在研究現場的種種思考、行動等等。 本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一、教師對寫作教學在實施上的意見 (一)配合基測作文進行「引導式題型」的寫作指導 (二)教師希望參與寫作研習,充實寫作教學知能 (三)大部分學生缺乏對寫作的興趣,並欠缺文章組織能力 (四)寫作教學的可運用「電影、流行歌詞、廣告」等多媒體引導寫作。 二、歷屆「創意文學營」的實施成效 (一)歷屆「創意文學營」從創意題材發展成主題式營隊課程 (二)利用創意教學與創造思考教學提升寫作教學成效 (三)歷屆「創意文學營」實施短暫,缺乏提供寫作相關知識,仍有改進空間。 三、本研究「創意文學營」的教學歷程有助寫作思考的歷程 (一)「創意文學營」的教學歷程有助於學生的創意思考 (二)幫助學生在寫作前確立思考方向,寫作中縮短思考時間,豐富的寫作內容。 (三)「創意文學營」的分段引導的活動設計有助於學生的寫作思考。 四、創意文學營」課程提升寫作成效與寫作情意 (一)提升學生寫作成效,在「文思流暢能力」、「內容新穎能力」、「題材變通能力」、「思慮精進能力」、「感知敏覺能力」及總分皆有明顯進步,皆達到顯著差異(P<.001)。 (二)提升學生寫作情意方面,「寫作動機」、「寫作情感」、「寫作價值感」、「寫作信念」及「寫作堅持力」達到明顯成效,皆達到顯著差異( P<.001)。 五、 透過「創意文學營」建立創新寫作教學模式 (一)本研究「創意文學營」的課程融合多元寫作教學型態的寫作教學課程 (二)建立創新的寫作教學模式:「暖身活動」、「思考訓練」、「作品範例分析」、「寫作重點訓練」、「牛刀小試」與「大刀闊斧」共六大寫作教學步驟。Item 低年級看圖作文創意教學之行動研究(2008) 何秀芳摘 要 本研究為看圖作文創意教學之行動研究,探討看圖作文創意教學方案對學童寫作能力表現的影響。以創意教學的策略和評量的方法,規劃三階段方案,第一階段為變化圖片呈現方式,第二階段加上多元的評量方式,第三階段再加上多元呈現方式,一系列看圖作文創意教學,讓國小二年級學生體驗寫作思考歷程。 研究者以改編的低年級看圖作文評量表,對學童進行前後測評分,以相依樣本,進行t值統計分析,同時結合協同教師的觀察會議紀錄、學童作品、訪談紀錄、回饋表、省思札記等,提出多方資料回饋與檢證,藉此分析比較教學前、後,學童寫作能力表現改變情形。共進行八次的教學,透過計畫、行動、省思的教學行動後發現: 一、一般看圖作文教學,學童易有文字錯誤、詞彙不足、句子不順、內容大同小異、缺乏個人想像的問題。 二、看圖作文創意教學實施變化圖片呈現方式,學童反應「結尾空白」較簡單,「中間空白」推理較困難,「圖片啟發後自行創作」具趣味、容易展現創意。 三、看圖作文創意教學實施多元評量方式,同儕互評有助於改善學童寫作的問題。 四、看圖作文創意教學實施多元呈現方式,有助於開展學童的多元智慧。 五、實施看圖作文創意教學後,學童在低年級看圖作文評量表上除了「標點正確」外,在「文字正確」、「圖文相符」、「文句通順」、「用字遣詞」、「寫作具創意」皆有顯著的進步。 六、研究者能藉由看圖作文創意教學行動研究,有助於作文教學上的專業成長。 關鍵詞:看圖作文、看圖作文創意教學、寫作能力表現Item 學學文創文化創意產業教育訓練課程研發之創造歷程(2009) 張月玲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起已是全球必然的趨勢,隨著全球創意經濟的競爭,傳統的學習模式已無法滿足這個時代對知識與知識跨界的渴求,學學文創因應世界潮流與社會的需求,關心國內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成立國內第一家文化創意產業育成機構,期望成為國內文化創意產業「跨界的」、「體驗的」的學習平台。 本研究透過質性研究的方式,與研究參與者進行深度訪談,並實際進入學學文創多次的觀察、參與課程及活動,加以文件資料的比對,探討學學文化創意產業教育訓練課程創造之歷程,且以Amabile創造力理論之領域相關知識與技能、工作動機與創意相關技能三個面向來探討教育訓練課程運作模式與課程內涵,以及參與教育訓練課程學員之課後感想、心得與回饋,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 本研究主要發現及所得結論如下: 一、教育訓練課程之研發符合創造力理論並依循創造歷程: (一) 因應社會環境轉型之需求創辦文創學習平台。 (二) 銜接產學分離,聘請業界菁英培育創意產業人才。 (三) 職能課程深度學習,議題課程拓展視野。 (四) 成立國際部門,讓台灣文創與國際接軌。 (五) 國人對文創產業認知模糊,辦學理想與市場需求出現落差 二、參與學員之感受與心得 (一) 在職進修、跨領域學習與終生學習齊頭並進。 (二) 增進學員創意啟發與運用。 (三) 學習的困難與限制:1.交通不便,增加交通費用與時間;2.課程不分級,難以顧及不同需求;3.課程時數過短,學習效果有限Item 創新班級經營之行動研究(2009) 楊振岳; YANG,CHEN-YUEH本研究旨在建構創新班級經營的策略與模式,並探究創新班級經營對學生行為表現的具體影響,以及教師在行動歷程中的專業成長情形。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以臺北市國小五年級班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為期十六週的創新班級經營。經由計畫、執行、省思、修正與調整的歷程,並依據文獻探討、研究發現與討論,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創新班級經營能改善班級的現況,創造班級經營的新契機。 二、創新榮譽制度使學生的行為獲得正增強,有效引導學生建立正向合宜的行為表現,培養自律的習慣。 三、創新班級環境以學生為主體,規劃多元的學習空間,讓教室充分發揮境教的功能。 四、創新班級自治引導學生共同參與班級事務,提升學生的自治能力,並凝聚班級學生的向心力。 五、創新班級經營之行動歷程有助於學生的行為表現與教師的專業成長。 六、研究者透過創新班級經營行動研究,釐清班級經營中的問題,提升規劃創 新班級經營策略的能力,並增進教師自我省思的能力。Item 在職進修創造力發展碩士專班對於教師教學專業成長與個人影響之研究(2009) 張嘉琪; Chia-Chi Chang二十一世紀是以創造力決勝負的知識經濟時代,而學校教育對創造力的日益重視,代表教師面臨著更多教學上的挑戰,所以現代教師必須不斷自我充實與進修,才有可能做好準備,迎接新的教學任務。 本研究透過質性研究的方式,對研究參與者進行深度訪談,並配合研究參與者的省思與感受,探討三位研究參與者在進入師大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進修後之教學專業與個人成長之影響,且以Csikszentmihalyi的創造力系統觀點探討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的課程內涵與研究參與者進入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進修後,對個人創造力教學、教學專業與個性之影響,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 本研究主要發現及所得結論如下: 一、研究參與者進修是為了自我充實,因而選擇本身最感興趣的創造力領 域,而在進修中,受到研究所教授的「態度」影響為最。 二、研究參與者能將研究所所學應用於教學,而且能將創造思考或創意技法來啟發學生以解決問題。 三、研究參與者在教學專業、創造力知識與情意部分皆有所成長,另外,研究參與者思考更加活絡,是個性上的成長。Item 揭開班級經營之面紗-國小教師創新班級經營研究(2008) 鄭柏言中 文 摘 要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建構創新班級經營的策略與模式,探究創新班級經營對學生行為表現的具體影響為何,運用創新班級經營的方式發揮班級經營的功能。並依據結論提出有關教師創新班級經營的建議。 以桃園縣一所公立國民小學六年級的一個班級,該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為期五個月之個案研究。採用參與觀察、訪談、文件分析等方法,輔以現場記錄、反省日誌、相關學生文件資料……等,進行現場資料蒐集與深入研究。 本研究主要觀察時間為九十六學年度上學期,每週約進行五天觀察,訪談時間則持續至下學期三月底。主要觀察的重點是,個案班級學生透過創新班級經營策略,在擔任班級自治幹部、班級常規經營下之行為表現與師生關係經營之師生互動等三個部分。 依據文獻探討、研究發現與討論,本研究歸納出以下結論: 壹、創新班級經營策略與模式方面: 一、創新產生於個人、組織內部。 二、創新是技術創新。 三、創新是改善現狀,提升績效。 貳、創新班級經營對學生行為表現的具體影響方面: 一、創新班級自治幹部方面:相信學生,讓學生嘗試去做,因而培養了自信、助人、努力、主動與責任……等,許多正向的行為。 二、創新班級常規經營方面:獎懲制度以行為主義為手段,達成學生行為內化的目的。 三、創新師生關係經營方面:建立與學生溝通的管道。 參、創新班級經營的方式發揮班級經營的功能方面: 一、引導學生自治能力。 二、協助學生人格成長。 三、增進師生情感交流。